当前位置:医院首页 > 胸、腰椎压缩性骨折 > 临床表现与诊断
胸、腰椎压缩性骨折
由于脊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,则临床上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与体征。
1.症状
(1)颈髓损伤 颈椎骨折、脱位合并颈髓1到4损伤,称高位截瘫。表现为四肢瘫痪,多由于护膝肌麻痹而迅速死亡。颈椎5平面以下损伤,由于膈神经未受累,所以仍可维持呼吸,而上肢活动功能丧失;颈椎6平面损伤,肩部能活动,能屈肘,但不能伸肘、伸腕,手指不能活动。颈椎7平面损伤,则颈8胸1神经受累,该神经支配的小鱼际肌肉瘫痪,能伸肘、伸腕,不能屈无名指、小指和对掌。
(2)胸髓损伤 胸髓1到4损伤,最常见症状是姿势性低血压,当病人由平卧搬起时,可突然发生晕厥。胸髓5损伤,则乳头以下感觉消失,但对呼吸影响不大。如6到9之间的胸髓损伤,则因腹直肌上部未受损,脐孔被向上牵拉;胸髓十损伤,腹直肌下部功能存在,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部纤维麻痹;胸髓十二损伤,全部腹肌功能良好。胸髓6损伤,腹壁反射全部消失;胸髓十损伤,上、中部腹壁反射存在;胸髓十二损伤。腹壁反射全部存在,而提睾反射消失,膝,踝反射亢进,下肢呈痉挛性瘫痪。感觉丧失平面,在胸髓6损伤时达剑突,胸髓7、8损伤时达肋缘,胸髓十损伤时达脐部,胸髓十二损伤时达腹股沟。
(3)腰髓损伤 腰髓1损伤时,所有下肢肌肉均麻痹,腰方肌功能减弱,提睾反射消失,膝、踝反射亢进,感觉丧失平面达腹股沟和臀上。腰髓2损伤时,所有腹肌的功能存在,而髂腰肌、股薄肌和缝匠肌肌力减弱,提睾反射存在。感觉丧失平面达大腿前上三分之一处。腰髓3损伤时,因股直肌功能减弱,故膝反射减弱或消失,除大腿前面三分之一感觉存在外,整个下肢感觉均消失。腰髓4损伤时,病人可以站立及缓慢行,但由于臀中肌瘫痪,故似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摆动姿态,膝反射消失,小腿及鞍区感觉丧失,大腿前、内侧感觉存在。腰髓5损伤时,股二头肌麻痹,膝过伸畸形,摆动步态比腰髓4损伤为轻,腓骨肌麻痹,足呈马蹄内翻畸形;足背、小腿外侧、外踝、下肢后部及鞍区感觉丧失。
(4)骶髓损伤 骶髓1损伤,小腿三头肌和屈趾肌麻痹,呈仰趾足畸形,踝反射及跖屈反射消失;足底、足外侧、足跟、小腿中上三分之一、大腿后部及鞍区感觉均丧失。骶髓2损伤时,足趾内在肌麻痹,呈爪形趾畸形;踝反射稍减弱,小腿后上部、大腿后外侧和鞍区感觉消失。骶髓3到5损伤时,主要表现为膀胱、直肠和性功能失常,肛门和尿道球海绵体反射消失;鞍区、阴囊前部远端三分之二、龟头、会阴、肛门和大腿后部上三分之二感觉消失。
(5)马尾神经损伤 成人第1腰椎以下没有脊髓,只有马尾神经,椎管相应扩大,轻度骨折、脱位不易引起马尾神经损伤。只有严重错位或直接暴力时,才引起马尾神经损伤,伤后出现不完全性软瘫(即弛缓性瘫痪)。若马尾神经完全断裂,其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、运动、反射均完全消失,膀胱因失去神经支配,不能自主排尿,而出现满溢性尿失禁,经常有大量尿液潴留在膀胱中,呈现为无张力性膀胱。
脊髓损伤,不但要确定损伤部位,而且还要依据伤后症状和临床检查,进一步作出其损伤程度的判断。
脊髓在圆锥部以上完全横断后,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、感觉及腱反射完全消失,呈弛缓性瘫痪。因瘫痪区皮下血管扩张,汗腺麻痹,不能分泌汗液,故体温升高。膀胱、直肠功能障碍,发生尿潴留及便秘。脊髓休克可持续数日至数周,瘫痪的肌肉由弛缓转为痉挛,腱反射由消失转为亢进,膀胱反射也随之恢复。如刺激会阴部或腹股沟部皮肤,即能引起不自主地反射性排尿,这些现象均系损伤平面以下的躯干、肢体与大脑联系中断,失去上运动神经元的控制,是脊髓反射亢进引起。
脊髓部分损伤,亦因其损伤的部位不同,临床表现亦不一致,在急性脊髓休克期,特别是影响到锥体外束时,损伤平面以下的反射也减弱或消失,但在一般情况下,反射很快恢复,甚至亢进;高位脊髓(如胸髓十到十二)部分损伤,反射恢复缓慢。膀胱、直肠及性功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,但依据损伤平面、类型、程度,亦有相当大的差异。感觉障碍在不完全损伤中,开始时完全消失,但不久即有些恢复,特别是深感觉(震动觉)往往存在。痉挛性截瘫与弛缓性截瘫的鉴别。
微信扫一扫
手机网站扫一扫